当前位置:主页 > 品牌 >

上海首批30个创新医疗服务品牌问世

发布时间: 2019-06-26 10:52   |  来源: 网络整理   |  责任编辑: 采集侠

打响上海服务品牌,本市首批30个“创新医疗服务品牌”近日出炉。“创新医疗服务品牌”关注新医改形势下的百姓就医需求,努力构建就诊便利、沟通有效、诊疗安全、服务可及、信息共享、服务一体的新时代医疗服务体系。

往返三次整合为“最多跑一次”

整合医疗资源、优化服务流程,是此次创新医疗服务品牌的一大特点。申城医疗资源通过建立医联体、多学科合作、流程再造,发挥更多作用,让基层卫生机构也能得到技术和人才支撑,让百姓就医更便捷、更实惠。以华东医院为例,医院以“最多跑一次”的理念延伸到医疗卫生服务领域,构建华东医院—社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,将传统来院就诊往返跑“三次”模式,精简整合为“跑1次院、挂1次号”的转诊就诊模式,使社区转诊病人确实体验到少折腾、少跑路、少忧心的管家式服务。医院还通过“一门式服务”(整合挂号、就诊、陪诊、收费等服务)、“三把手”理念(强基层的“帮手”,双向转诊的“推手”,诊治疑难重症的“高手”)、“五优先”服务(预约门诊、大型设备检查、会诊、病房、手术等五方面优先)的优化举措和流程再造,构建分级诊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进一步丰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,赋予家庭医生更多可调配的卫生资源,实证了“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急慢分诊、上下联动”转诊机制的优越性和医改成效。

“虚拟挂号”实现诊治优先支付后移

畅通急救通道,优化急救资源,简化急救流程,完善急救体系建设,也是医疗服务品牌的创新点。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,诊疗资源被合理调配,全方位构建无障碍急救绿色通道,范围涵盖胸痛病人、危重孕产妇、脑卒中患者、创伤危重患者、应急救助病人等群体,大幅提升急危重症疾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。中山医院突破性改变传统就诊流程,构建以“虚拟挂号”为基础的就医模式,通过贯穿全程的“绿色通道一卡通”,实现“诊治优先、支付后移”的新型举措。此外,医院还创新“医护患共同体”模式,切实以病人为中心,全程工作人员陪同指导就医,给予病人连续、高效、便捷的急救服务。

“生产合作社”促进优生优育

一些医院以患者需求为中心,转变传播理念,创新沟通渠道,扩宽沟通范畴,帮助、指导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。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,以产科牵头,联合各科专家、营养师、哺乳师推出“生产合作社”服务团队,创新孕产妇服务新模式。团队以新媒体为平台,通过网络电视直播、微信群答疑、公众号科普和线下俱乐部活动等方式,开展科学、有针对性的孕前、孕期、哺乳期的健康干预和营养指导,积极倡导自然分娩、母乳喂养、合理饮食等,促进优生优育工作。

手机APP订餐精准对接患者营养

创新服务品牌从细微处入手,推出更具人文关怀的优质服务和关爱。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,以基于互联网+H2H模式开展精细化全过程营养管理,重塑膳食服务的理念和流程。通过手机APP订餐,做到精准营养;建立H2H全媒体营养宣传及管理平台,开展营养微课、在线问诊、科普视频、医患互动等不同服务项目,为患者实现全程闭环膳食营养管理。上海市同仁医院“蓝精灵护理团队”基于危重患者外科手术后的病情及所处的环境,创新重要管路固定方式,减轻患者不适感;创新皮肤减压用具,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。

院士团队提供远程医疗服务

利用信息化手段,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就医流程,合理配置优势医疗资源,满足民众对医疗健康的需求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由院士坐阵,注重诊疗与团队建设并举,通过互联网构建“技术水平更高、服务力度更大、覆盖范围更广”三位一体医疗服务公益网络,将优质医疗服务输送至全国各地,充分挖掘优质医疗资源潜力,让医疗服务方便可及。同时,华山医院通过指导和帮助基层医生诊治与治疗,带动区域医疗健康水平整体发展,探索建立一条具有特色的优质医疗资源联网输送之路。发挥专科优势,建立院士工作站18家、皮肤科专科联盟181家、感染科专科联盟30家、影像专科联盟86家等特色专科联盟,服务更广大患者人群;成立远程医学中心,提供远程医疗服务,解决中西部地区、革命老区和偏远地区患者“看专家难”问题;构建区域医联体,指导家庭医生掌握慢病的防治方法。

延伸阅读